身边好人首页 - 道德建设 - 身边好人

【张文清】尽职尽责,传递梁外人心声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1-07

尽职尽责 传递梁外人心声

现年55岁的张文清不仅是白泥井镇盐店村的村支部书记,还是村民选出来的旗人大代表。他所在的盐店村现居住人口不足600人,80%以上还是老年人。据了解,盐店村是一个生态建设发展村,自从划入限制发展区以后,村内基础设施投入几乎为零,再加上全村大部分地区属于靠天吃饭,不得已年轻人一个个外出打工谋生,剩下的几乎都是老弱病残,昔日村子的热闹景象早已不见踪影,留下的只是寂静与无人维护的院落。

  要不是张文清老支书、老代表,我们就生活不下去了,连个看病就医的地方也没了。”“有他在,我们才能安心。”“像这样真心为民办事的人真是少之又少了。”……走进村里,村民们一说到张文清就忍不住夸起来,有的人还竖起了大拇指。村民们介绍说,原来村里的医院曾是战备医院,不仅基础设施条件不错,还有不少医生,村民就医看病非常方便,后来战备医院撤了,医生也陆续离开了医院。只有从医经验丰富的杨志文是本村人,还愿意留在村里为村民服务,可是随着医疗事业的改革,杨志文要回到风水梁卫生院工作,只要他一走,村民们就彻底没有看病的地方了。村民们听到消息后,立刻就往张文清家跑,希望他能想办法把村里唯一的大夫留下来,张文清一边安慰村民让他们回家等消息,一边积极想办法。可是谁都硬不过政策,张文清就自己跑到旗里找领导。好在咱还是人大代表,能直接找部门、找领导反映情况了,在旗里一连跑了一个多星期,把村民的顾虑和担忧都反映给相关的领导,这才有了结果,人家同意在我们村里设立风水梁门诊部,但是只有值班大夫,晚上大夫还不值班。这生病哪还管白天黑夜了,所以得知结果后,我又去找卫生局的领导,最后,软磨硬泡才同意给我们设一个村卫生室,杨大夫还留下来给我们看病,这才解除了大家的担忧。张文清说道。可是,就在张文清不在的这几天,村民们到张文清家找不到张文清,都认为他怕担责任不敢找领导躲起来了,怨声载道甚至破口大骂,可得知情况后大伙都乐得合不上嘴,最后,一切误会和怨言都消失在了笑声中。

  我们这不能没有一个看病的地方,你看我是高过敏体质,夏天的时候被蜜蜂了一下,立刻过敏,要不是就近有大夫,恐怕命都保不住了。这都是张代表的功劳,没有他,我们这都不知道成什么样了,现在想想都后怕。现在虽然还没有真正落实村卫生室,但是听说文件都下来了,这下我们都有盼了,以后看病还能报销了。村民袁三女说。一说到这件事,大夫杨志文回忆起了当时的情景:当天,袁三女在自家的羊圈旁被一只蜜蜂了一下,顿时就感觉头晕目眩,老伴看见后,立刻搀扶着她来到了杨志文这里,杨志文了解情况后,就开始输液,这才保住了性命。要不是离我这近,恐怕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杨志文说。

   再次走进村里的就诊处时,昔日的战备医院依旧有很多人前来就医,除了本村的村民,还有从别的苏木镇来看病的。我们村被划给了树林召镇,要想报销还得去大树湾就诊,太远了,还不如就这呢,再说了这的大夫医术好,不报销就不报销吧。来自哈什拉村召沟社的刘凤英边输液边说。现在可是好了,听说文件下来了要把我们这建成 风水梁村卫生室,村民们可以找时间到风水梁卫生院办理报效医药费手续了,这多亏了老代表啊。杨志文笑着说道。

  我的母亲还有脑梗,三天两头输液,输一次就上千元,我还不在这住,抽空才能回来陪一陪老人,好在通过我们的老代表给我们把大夫留下了,给我们减轻了负担啊,现在听说输液花的钱也能去风水梁报销呀,负担就更轻了。正在陪母亲输液的董明说道。

  据了解,村民们有很多人就因为交了医疗保险,却在村里享受不到带来的优惠而怨声载道,很多人甚至都拒绝缴纳了,在张文清的却说下才连续缴纳着我们在这看病报销不了,你说我们交这钱有啥用啊?村民的一次次质问与无奈,让张文清记在了心里,村民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还不能报销的事情,一直记在他心里,多次奔波后现在终于有了结果,大伙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张文清也感觉轻松了不少。

   我既是我们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一位人大代表,双重的身份让我倍感压力,梁外人的生活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所以作为人大代表的我责任重大,我有责任和义务传递每一个梁外人的心声,让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生活。张文清严肃地说着。

   对于梁外人来说,一是就医难,再就是吃水难。盐店村地下的石头多,很难打出水井,作为人大代表的张文清一直致力于保障村里的人畜饮水,村里原有的自来水工程是从母花河二级提水引过来的,这原本是2002 年上的自来水工程,年久失修导致管道破裂很多地方都吃不上水。张文清就多次找相关部门与镇政府,最终投资11万多元为近一半的村民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不仅维修了管道,还更换了变压器,新建了井房还有相关的设施设备,村民们个个脸上都露出了满意地笑容。

  我们这离风水梁有30多里,路上的拉煤车特别多,村里的人有条件的还能骑个摩托车开个三轮车的,没条件的只能是赶个毛驴车,安全隐患太大了,村里再没有个看病的地方,让村民怎么活呀。现在吃水难的现状,我们也在逐步改变,但是还有近一半的社还是得自己找水源,我还得继续找有关部门解决,这是基本的民生问题呀。张文清严肃地说道,我们也从他严肃的眼神中看到了那份坚定的信念。(来源:达拉特之窗 记者: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