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首页 - 道德建设 - 身边好人

【杨树森】黄土地上放飞梦想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9-11

在黄土地上放飞梦想——记自治区劳动模范杨树森

 

他是七口之家的顶梁柱,在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眼中,父亲就是一座山,因为他从来不服输,怀揣梦想,勇往直前!他说,我就是个农民,中国八亿农民里最普通的一员,18岁就当上了生产队队长,半辈子和黄土地打交道,一年年土地由绿变黄,由黄变绿,有感情哪。我就想在农业上有所作为,哪怕从60岁开始也不晚!

他就是吉格斯太镇梁家圪堵村一名普通的农民党员杨树森。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今年62岁的杨树森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好学习的老党员

蒙古族的杨树森血脉里流淌着祖辈的特质,性格豪爽、思想坚定。他在大集体时任社长、村长十余年。1983年以后,他带领村民外出打工、包工、开煤矿,被当地群众称为“致富能手”。多年来,他始终把“勤奋学习”作为一种激励自己奋勇向前,积极进取的动力,争做新农村的带头人。

“书山有路勤为径”,杨树森从来都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一有空闲,他就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用理论武装头脑,在工作中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按时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党员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和生活中,他总是本着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的信念,努力工作,积极贡献。

多年来,杨树森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党员在工作面前怎样去想,怎样去说,怎样去做,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力、义务。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他遵章守纪、廉洁自律,时刻保持自身的纯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先后被评为旗级优秀共产党员、旗级优秀农村牧区实用人才、旗级劳动模范、市级劳动模范,还被选为旗级人大常委会委员。同时,他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起到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他在思考自己富了不算富,心里老想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下定决心要为村里人做点什么,他是共产党员,带领群众致富是他唯一的信念。

正是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思想品质让杨树森始终都秉承着“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廉颇老矣?他的回答永远都是“不!”,坚定而铿锵。每当提起杨树森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以坚定的毅力、艰苦奋斗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爱琢磨的老农民

在黄土地上,杨树森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有人说他“你老也老了,挣那么多钱自己管够花了,还要瞎忙乱”。他自己说“人一辈子就几十年光景,多做点对大众有益的事,无论对人对己都是值得的”。

在外拼搏20多年的杨树森,开煤矿赚了不少钱,按常理,60多岁的人不会再去艰苦创业,但是他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自己有钱了,开上小汽车了,可村里的乡亲们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的收入不到20000元,仅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他下定决心要为村里人做点什么,为家乡做点什么。这时,正好赶上国家政策的扶持,2010年秋天,杨树森投资3000万元,成立了达拉特旗雨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逐步建成温室大棚365栋,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开启了他的农业梦。

2011年一开春,村里人就吃到新鲜的瓜果蔬菜了,而且周边地区的商贩们也争相来购买蔬菜。刚开始,村民们不理解,也不能接受他的想法,有人曾多次问他万一没人种你的大棚怎么办,万一种下这么多菜卖不出去怎么办,万一赔了怎么办……杨树森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些,但是他是共产党员,带领群众致富是他唯一的信念。当初村民们害怕赔本,他肯定地说,不会赔。杨树森每月每亩大棚给他们发500元工资,卖出每斤提成3—5角,这样,村民一年的收入能达到40000元,比平时种大田收入高出2—3倍。第一批蔬菜其实是他的试验品,没想到给他开了好头。他不用再那么费劲地挨家挨户去劝说村民们去种他的大棚。如今,村民们自觉主动地来承包大棚,雨顺合作社带领10个社,2800人致富,成为当地有名的种养殖合作社,并被评为市级农牧业龙头企业。

2011年5月中旬,吉格斯太镇梁家圪堵村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杨树森要投资建渔场了!开工的那一天,村民们竞相围观,叫好连连,因为大家又看到了一条致富的阳光大道。

杨树森的渔场项目集养殖、销售、旅游、休闲为一体,建成高标准鱼塘26个,占地1800余亩,投资3600万元,品种包括鲤鱼、鲢鱼、鲶鱼、鲫鱼等。

项目采取集中管理模式,吸纳周边农户入股经营,走外联市场、内联农户,助农增收之路,集中打造示范养殖、生态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生态观光旅游园区。

项目每年可产鲜鱼100万公斤,实现产值2400万元。利用地理优势,产品将远销蒙古、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地区,经济效益更为可观。解决当地100余人的就业问题,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杨树森在种养殖过程中与周边群众建立“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为广大种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今天,黄土地的渔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仿佛已经看到蓝天碧水,鱼儿欢唱,游人尽兴,而村民的腰包一日鼓胜一日。杨树森的梦想正在振翅高飞! ( 张晓艳 转自鄂尔多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