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达拉特首页 - 聚焦达拉特

【十个全覆盖】官井村:从“后进”到“明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13

官井村:从后进明星

  濛濛秋雨中,工人正在给一条新修的公路铺路牙子。这条总长12.2公里的路从张媚家门前通过,通往杭锦旗,即将完工。

 45岁的张媚站在她家新建的房前,谈话间爽朗的笑着。距新房不足50米处,是她家的老土坯房和一根看上去摇摇欲坠的黑色木制电线杆,如今早已弃用。新旧相较,天壤之别。

 张媚嫁到官井村20多年,这些年官井的变化,她都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以前要是遇上这样的(雨)天,小车根本进不来出不去。”如今,出村已不用走土路,清一色的黑色路面。“过去,我们用的是低压电,电不够用,电饭锅都焖不熟米饭。”张媚告诉记者。如今,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35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在建设中,不久将完工。

 之前,这里的村民人均纯收入仅2000多元,没有企业,全村2/3的人都外出务工了,常住居民不过170多人,且绝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

 当时的官井,戴着一顶“后进村”的帽子。

 告别“后进村”的努力,是在2013年5月陈力军随着达旗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展开成为官井村的驻村书记后开始的。

 联系爱心企业,给村里的老人每年进行两次义诊,并免费发放常用药品,为全体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春节时,慰问70岁以上老人和贫困户;为村里70户贫困家庭免费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官井主要引进不带烟囱的绿色企业。”陈力军说。如今,和盛千头牛场已经建成,万头牛养殖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2013年10月,官井村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林沙产业专业合作社——绿森源,建设万亩野生甘草基地和沙柳种苗基地。“去年,我们家卖沙柳卖了几千块钱”,张媚说。“达拉特90%以上的沙柳种苗都出自官井。”陈力军骄傲地告诉记者。如今,“绿森源”被评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3年11月,争取京津风沙源封育林项目落户官井;2014年,与新疆农业厅瓜果研究中心达成5000亩红枣种植基地合作意向,今年已种植了550亩。

 组织村里全体党员到市委党校培训,听党课,学习了解新时期、新农村对党员的要求;到伊旗、康巴什参观学习……

 点滴努力汇聚成了巨大能量,让官井村一天天变得 “外秀内美”起来。

 57岁的裴凤桃没想到自己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在冬天也能用上热水洗衣洗澡。她的丈夫十年前因为一场车祸成了植物人,如今虽然醒了过来,但丧失了说话和行动能力,治病也欠下了十几万元的“饥荒”。“我自己当时就7000块钱,剩下全是借的。”裴凤桃告诉记者。现在“饥荒”打清了,政府补贴了几万块钱改造了原来的土房子,还免费安装了一套太阳能热水器,兄弟姐妹又帮着置办了沙发等家具。虽然说起过去的困难日子裴凤桃总是忍不住落泪,但看着一天天好起来的日子,她的脸上更多的还是笑容。

 感受到“十个全覆盖”政策温暖的,不只裴凤桃家。2013、2014两年间,官井村改造了34套危房,今年,又完成了对20户村民的危房改造。

 2014年,官井村摘掉了“后进”的帽子。

 看到家乡的变化,好多离开的人又回来了。去年,裴家壕社整体移民出去的农民有18户回到了官井,重新开始搞起了种养殖;村里有了企业,有些出去打工的年轻人也回到了村里,“当地就能赚上钱,为什么还要去外边?”

 今天的官井村,打通了东西南北的路,“修路、建变电站占地,做通了思想工作,农民没有要过一分钱征地补偿款,都很支持。”陈力军告诉记者。

 今天的官井村,建起了中和西镇最大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卫生室也就在村委会附近。

 今天的官井村,拥有了比原来面积扩大11倍的新村委会,“村干部工作是要入户的,村委会主要是为当地农民服务的。”

 2015年,达旗的基层党建现场会选在官井村召开,“这应该是对官井村的变化和工作的认可吧。将来,中和西镇的亮点应该在官井”,陈力军对未来充满信心。

 相关链接:

 官井村位于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南部,库布其沙漠腹地,总人口365户、1108人,常住人口157户、419人。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8597元。

 据村里老人讲,很久以前,官井村是个缺水的地方,当地村民吃水是大难题。后来,有部队从这里路过,打了口井,解决了当地人的吃水问题,“官井”便也成了这里的地名。

 2014年前,官井村对34户困难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2015年,又完成了20套危房改造,现已全部入住;修建村中道路3.1公里,至杭锦旗公路12.2公里;建成了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农牧民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