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达拉特首页 - 聚焦达拉特

【十个全覆盖】“十个全覆盖”全力助推乡村游升级换档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2-15

十个全覆盖全力助推乡村游升级换档

我旗位居呼包鄂金三角腹地,作为自治区境内拥有A级景区最多、档次最高的旗县,境内坐拥8个国家A级以上景区,旅游收入、接待人数均稳居鄂尔多市前列,2014年以来,伴随着我区全面实施“十个全覆盖”的东风,我旗借力使力,全面破题乡村游,助推乡村旅游升级换档。

因地制宜 授之以渔

今年4月30日至5月4日,我旗举办了以“体验乡村旅游魅力,品味地道黄河鲤鱼”为主题的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垂钓、厨艺大赛、农副产品展销,剪纸艺术展、放河灯,秧歌、高跷、旱船、舞狮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游客量一度破表,旅游节期间,全旗共接待游客9万人次,同比增长60.7%;旅游收入9797万元,同比增长40.8%,旗内较好的宾馆全部客满。

旅游节活动的主会场——东海心村,正是我旗因地制宜,发掘黄河鱼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文化、旅游、经济相互交融的典范。

东海心村地处黄河岸边,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间,当地村民注册了“大树湾”黄河鱼商标,以黄河鲤鱼为主的个别“鱼餐馆”在周边城市已小有名气,但单打独斗终究难成气侯,花开遍地才是长久之策,

2014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该村将其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投入资金近千万,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入手,积极完善村社道路、饮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改造老旧鱼塘,建设采摘园,丰富娱乐项目;与此同时,继续深挖文化内涵、添加现代旅游要素,编写该村整体规划,以“民俗文化、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为方向,以“品黄河鲜鱼、住黄河人家、观黄河风光”为打造主题,延伸产业链条,建设集淡水养殖、农家美食、采摘垂钓、休闲观光、娱乐度假为一体的沿河特色休闲文化旅游区,让简单的鱼餐饮向“黄河渔村”快速蜕变。

截止目前,该村已发展养鱼专业户107户,养鱼水面1800亩,年产鲜活鱼160万斤,鱼餐馆31家,年均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2500万元,东海心村正在逐步成长为集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特色休闲渔业村,成长为我旗乡村文化旅游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整村推进 旅游当先

“不瞒你说,当年走出去打工,是因为在村里看不到前景,现在敢把打工积攒下的钱投回村里,是因为这好政策来了,咱得眼疾手快地抓住了。”在外打工多年的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村民马二云,今年回乡创业,投资近百万元,建成了一处占地面积2000平米,建筑面积700多平米,可同时接待120人就餐的农家乐接待点,发起了“旅游财”,像他这样敢把几百万砸到“土地”上的村民,在侯家营子村还真不在少数,远的不谈,近几个月间,村里已经陆续建起4家农家乐旅游接待户,且投资都不下百万。

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总面积3.8万亩,其中耕地3万亩,多年以前,这里没有优势产业,农户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近年来,村里土地全部实施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又建起了大型设施农业基地,发展蔬菜、瓜果产业,实现了土地上四季有产出,特别是距离该村仅几里路上的万通生态旅游区,经精心打造,由一个农业生态示范区成功转型为国家4A级景区,与日俱增的游客接待量,让景区附近的农家小餐馆供不应求,这给了当地镇政府极大的启发,要想带领群众奔小康,发展旅游无疑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以发展旅游为导向,整村推进,发展特色村庄经济,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之初,当地就重新编制了村庄规划,把整个村子规划为大棚种植区、采摘区、蔬菜脱水加工区、住宅区等7个部分,为家家户户预留了种养殖用地,让千家万户成为种养基地,把农家乐接待点作为当地农畜产品的“窗口体验店”,让游客来了不仅能体验到农家风情,品尝到农家美食,最后还要带走这里的优质农畜产品,发展以“好吃”的优质农业,“好看”的景观农业,“好玩”的观光休闲农业为特征的农业旅游,实现从一产到三产的巧妙结合。

规划巧妙还得落到实处,“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两年间,2000多万的资金以整治改造现有建筑及院落空间,铺设道路,配备绿化照明设置,新建公共活动广场、公厕等基础设施,新建800多栋果蔬大棚、果树种植等多种形式,投入侯家营子村,使整个村子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进而带动了村民思想观念的巨变,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果蔬采摘、农家乐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耳熟能详的发展理念,这才有了马二云等一批村民的大胆创业。

有规模才能有市场,眼下,村里已经开始着手谋划明年的产业运作,安排哪家种、哪家养,在具体的种养项目上还要错位发展,不能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把自己的村子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已经成为这里农民的共同愿望。

深度发掘 时尚绽放

西柳沟川像一条玉带,由南向北纵贯库布齐沙漠而过,龙头拐是西柳沟河水的源头,这里星罗棋布着大小几十个泉眼,泉水终年汩汩流出,汇聚成经年不息的西柳沟河,蜿蜒而下,流入黄河;独有的拐形地势,使这里淤积了大量的肥活土壤,使这里绿草如茵,这里集沙漠、绿草、碧水景观于一体的独特风光,宛若一颗翠绿的明珠,镶嵌在苍茫的库布齐沙漠腹地……

昭君镇吴四圪堵村境内,有这样一处神奇的地方,过去因其地处库布其沙漠腹地交通不便,如世外桃源一般不为人知,近年来,伴随着对库布其沙漠治理的不断深入,人们在关注生态环境神话般转变的同时,这里也随之被发现,由此一发不可收,每年吸引着十几万游客慕名而来,这里已成为周边城市居民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的首选之地。

但由于无人管理,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应运而生,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将这十几万自发游客转变为有效的消费群体,让当地农民发上旅游财,成为这里首要解决的问题,旅游扶贫迫在眉睫。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两个方面的工作已在这里有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迎合消费者求新、求奇的心理特征,面向市场,深化资源开发,在保护资源文化完整性、多样性和原真性的基础上进行软性开发,让这里成为投资兴业的乐园,让当地农民共享发展红利,目前已有企业聘请资深设计公司开始为其量身打造项目开发规划;另一方面,培育新型旅游业态,龙头拐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国内经典的沙漠徒步穿越路线(库布其沙漠东线穿越)把在沙漠的最后天大多放于此,一些沙漠越野比赛也大多把终点或修整地放于龙头拐,以此为契机,利用达旗境内沙漠、水、草原、民族文化、古迹遗存等各具风情却又巧妙融合的资源特点,全力开发徒步活动,进而带动沙漠探险、沙漠越野等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截止目前,经由当地旅游部门发起民间组织的徒步活动已达近10万人次。一种新型旅游业态正在这里时尚绽放。

除此之外,我旗境内总面积20000多亩原始植被保持较完整的天然牧场,以及散落于各个苏木镇特色品牌农畜产品,都可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有益补充。

将多彩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我旗乡村旅游正经历升级换档的关键时期,尽管各村发展水平不同,但相同的是,乡村旅游已成为这片田野上最富有希望的种子,让这块乡土因旅游而变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