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信息首页 - 宣传信息

市委政研室(改革办)驻张义城窑村工作队帮扶工作若干模式

作者: 来源:吉格斯太镇 发布时间:2020-08-03

帮扶工作模式一:加快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零收益”向“超百万”目标奋进。

始终把壮大集体经作为抓基层、强基础、服务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探索开展“企业+支部+农户”等多样化模式,集体经济从2015年“零收入”到目前已经突破40万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50万元,2022年力争突破100万元。

一是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结合张义城窑村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立地资源条件,市委政研室(改革办)通过协调争取110万元资金,协助村“两委”班子回购了855亩左右原村集体土地,其中可用土地650亩左右。该土地利用主要按照“企业+支部+农户”方式,采取土地流转模式,由当地农业龙头企业金泰禾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以承包入股形式进行规模化经营,实行有机化种植。项目实施后预计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可达20万元左右。开发利用土地实行村集体占股,政策补贴按照50%企业与村集体进行分配,同时在用工方面优先雇佣张义城窑村贫困户及农户。此外,通过支委会研究决定,将收益的20%用于帮扶贫困人口、20%用于社会救助、20%用于补充村级组织运转经费、40%用于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是以资金入股方式实行土地合作。通过张义城窑村“三委”会研究,村民代表决议,村企协商,决定以投资入股方式,入股资金共计150万元,与金泰禾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经营使用位于张义城窑村柳沟河西(原辛二尧村柳沟河西)存量土地。该土地为2004年张义城窑村柳沟河西引洪澄地改造土地,共计358亩,另附带地上栽植的新疆杨苗木11亩和院落及建筑物一处、大棚10栋并附带棚膜等物资。投资入股后,土地上栽植的新疆杨苗木11亩和院落及建筑物一处、大棚10栋并附带棚膜等物资全部归张义城窑村独自经营使用收益。358亩土地由金泰禾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经营,双方按照规定进行分红,金泰禾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不改变该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对该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实行有机化种植。同时,政策补贴按照50%企业与村集体进行分配,在用工方面优先雇佣张义城窑村贫困户及农户。预计该项目年收益可达15万元左右。

帮扶工作模式二:打造“智慧党建”,基层治理由“传统粗放式管理”向“科学精心化治理”迈进。

一是创新实施党员分类积分管理制度。为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激发党员带头服务群众的能力,从2016年开始,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在张义城窑村试行党员分类积分管理制度,并帮助制定了《张义城窑村党员分类积分管理制度》,以此以为抓手全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稳固。通过二年多对制度的试行,2018年,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党员分类积分管理制度,研究通过了《张义城窑村党员分类积分管理制度(试行)》并开始实施。即将全体党员分为下派驻村干部、村干部党员,普通党员,流动党员,65岁以上党员四个类别,具体实行党员分类积分制管理,采取党员申报和集体研究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原则上每半年开展一次,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党员带头、人人出力、个个争先”的良好氛围,切实激发党员带头服务群众的能力。

二是组织开展三治融合、网格管理工作。全面推行“党建领航、三治融合、一网覆盖”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将全村划分为22个网格,精准选配网格专员、网格信息员44名,动员全体村民签订“三包”承诺书,分级分片实行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好村民“微治理”作用,实现了各项工作一线落实、一线解决,全力共创文明、和谐、美丽新农村。联合北京华宇保洁公司,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基本实现了环境整治全覆盖。特别创新启动实行了“选树榜样”积分奖励制度,建成张义城窑村“榜样超市”,以网格为单位每月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环境卫生等检查工作,为优秀农牧户发放三类积分卡兑换等价奖励物品,以榜样引领示范,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乡风,创造安居乐业的居住环境。

三是打造“智慧党建”信息平台。联合海瑞科技网络公司,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共同研发“张义城窑e家”微信公众平台,

设置党员分类积分管理制度、环境卫生检查、社会监督等栏目,充分调动和发挥网格信息员作用,推动各项工作网上办公,形成无纸化运行机制,打破以往单纯、节俭的学习宣传工作方式,逐步实现党员干部网上提出意见、网上过组织生活、网上学习讨论、网上表彰奖励等,打造乡村“智慧党建”新模式。

帮扶工作模式三:突出志智帮扶,贫困人口由“被动脱贫”向“主动致富”跃进。

不断深化“托牛所”帮扶模式。2016年11月,市委政研室(改革办)通过协调争取资金39万元,选择当地企业常辛牧场,以村集体名义购买了优质适龄奶牛30头,以入股形式交由企业饲养,年分红5.2万元,专项用于扶贫滚动资金。驻村工作开展以来,我们依托该模式,探索实施了“企业资助、支部担保、农户发展”的产业帮扶模式,即以“托牛所”模式获得的村集体经济作为担保资金,由常辛牧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2头幼牛(3月至5月期间断奶幼牛)进行饲养,并提拱相关养殖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和培训等服务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负责将幼牛饲养18个月左右时间,在饲养期间要严格遵守协议规定,承诺服从企业管理,不得将资助牛转包给他人饲养,未达到出栏标准不得擅自出栏或宰杀等。饲养期满后,由常辛牧场按照等于或高于市场价进行统一回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向常辛牧场支付幼牛成本,其余利益部分归建档立卡贫困户所得。张义城窑村将村党支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饲养成果进行综合评估,对发展状况较好的给予每头牛2000元的奖励(奖励头数不超3头),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实现增收脱贫。

通过建立“企业+党支部+农牧户”产业帮扶模式,把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内生动力,围绕精神扶贫多管齐下,消减来自精神层面的“贫根”,以“扶智”为精准扶贫提供保障,充分发挥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体作用,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劳动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信心和决心。

下一步,市委政研室(改革办)计划融合“党建+”思维进一步扩大利益联结范围。由村内发展积极性高的先进党员群众与贫困户结对,按照3:1或4:1的比例,代养3—4头乳牛,其产业扶持政策与贫困户相同。待幼牛出栏后,将其中1头乳牛的收益用于帮扶贫困户的生产生活,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帮扶村全体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帮扶工作模式四:推进产业帮扶,农业发展由“传统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迈进。

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的要求,逐步调减传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通过“企业+土地流转、入股合作、代耕代种”等多种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效解决了农业“大而散、大而不强”的问题。比如,协调正时草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合作”模式规模化种植紫花苜蓿8000亩,并配套建设了牧草深加工厂,年销售牧草3500多吨,带动农牧户500余户。金泰禾公司通过“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植保、统一收购、统一结算、公司包收措施,引导农牧民参与玉米联合体,种植鲜食玉米、青储玉米4000余亩,带动农户200余户。红霞等合作社、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托管、土地互换”等模式将农户零散土地有机整合,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近6000亩。截至目前,全村土地规模化种植已突破20000亩,规模化率从2016年不足20%增长到62%,现已形成了以牧草、玉米规模种植为主导,小麦、麻子、西瓜、葫芦等特色种植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